来源:哔哩哔哩 2023-02-07 23:57:32
(资料图)
最近看到这样一种论调,邦联在克隆人战争中虽然制造出了“千之六次幂”(10的18次方)的战斗机器人,但是由于运兵能力低下无法发挥数量优势,最终导致战争失败。(邦联实际的战斗机器人数目大约在数亿到数十亿,千之六次幂是邦联媒体的虚假宣传)
首先,第一次吉奥诺西斯战役是否对邦联的运兵能力有影响?有影响,但并非决定性。在战役中邦联参战286艘硬壳级运输舰、数量不明的C-9979级登陆艇、60艘核心飞船(“万宝巨轮”级战列舰改装的自动运输船),分别被摧毁117艘、数量不明和14艘,确实是很惨重的损失,但是这怎么可能说是大部分的运输船。事实上在克隆人战争开始后,技术联盟又向邦联提供了1000艘硬壳级运输舰,而其他的运输舰也多次在各种战役中登场。因此,第一次吉奥诺西斯战役中邦联的损失对整体来说并没有那么严重,也没有彻底破坏邦联的运兵能力。
接着,我们在来看邦联的军事行动中体现的运兵能力。各星球并不是地球上的接壤领土,要想发动进攻必须要有强大的海军运兵能力,因此进攻的军队就可以体现海军运兵能力。在20~19BBY,邦联取得了克隆人战争中最大的军事成就,格里弗斯将军挺进核心世界,威名远扬。在德奇长矛行动中,格里弗斯将军的舰队对杜罗展开了血腥的轨道轰炸,随后庞大的机器人军队完成了全面的军事占领。随后邦联又派遣有机生物部队(志愿兵)占领了摩加,巩固了邦联在超空间航道科雷利亚贸易之脊的控制。虽然邦联的控制很快随着太空的失利土崩瓦解,分裂成几个飞地,但是邦联很快再次发动了反攻。利用达斯西迪厄斯秘密提供的深核超空间航道,邦联舰队突袭了科洛桑并横扫由于外环战事大批调动而孱弱不堪的防御舰队。这场战役是克隆人战争中最为庞大的战役之一,数亿战斗机器人投入战场,在地面进攻绑架帕尔帕廷的行动中第一轮就派出了数十万战斗机器人。但是共和国开环舰队增援,一举击溃了邦联舰队,帕尔帕廷也被绝地救走,邦联还是失败了。
而在外环围攻战中,邦联也展开了少量的军事反攻,如卡希克战役。大批战斗机器人协同装甲部队在贸易联盟舰队的支援下意图在卡彻霍城建立桥头堡,并一度占据优势,直到41精英军的部分精锐部队赶来支援,各处的伍基人发动反击,邦联的攻势才被打破。而此时邦联的战斗机器人部队已经遭受严重打击,数量不足,邦联的领导层更是处于一片动乱之中。因此在克隆人战争期间,邦联还是有能力调动大批战斗机器人投入战场的,甚至是战争后期都有能力发动孤注一掷的军事反攻。
单舰的运兵能力其实也并不差。一艘C-9979登陆艇可以携带修理机器人(30)、OOM指挥战斗机器人(40)、OOM飞行员战斗机器人(39)、OOM安全战斗机器人(164),排式攻击艇(28)、装甲突击坦克(114)、集装式运兵车(11)、NR-N99说服级执行机器人、独立星系邦联移动指挥中心(1)和鞘足虫级运输穿梭机(1),秃鹫机器人星际战斗机、圣甲虫级星际战斗机、高级无人轰炸机;1艘硬壳级运输舰就可以运输650台IG-227暴火级机器人坦克。
但是,邦联在战争后期随着战事不利,运兵能力确实在下降。德奇长矛行动后,邦联的胜利土崩瓦解,共和国在各地都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并将邦联切碎为大量的小飞地,强化对超空间航道的控制,加之大批入侵舰队在科洛桑战役中损毁,邦联的海军力量和疆域都在缩水,显然导致了邦联的运兵能力降低,这种情况没持续多久,帕尔帕廷就要求分离主义委员会全部关闭战斗机器人,以后也谈不上运兵了。
综上所述,邦联的运兵能力在战争的大部分时间都不是问题,因为邦联在战争中常以防御为主,邦联海军也在战争后期的突击中成功运输数以亿计的战斗机器人进入共和国心脏科洛桑,因此在战争的大部分时间,运兵能力并不算是一个决定性的死穴,但确实影响了最后的战斗。
拓展:邦联在克隆人战争期间数量优势无法完全发挥,是由于邦联过于轻视战斗机器人的质量。在战争期间,大共和军的特种部队袭击了邦联的机器人工厂,注入电脑病毒,造成战斗机器人质量大批下滑,甚至在战斗期间无力作战;而战斗机器人自己也是问题多多,甚至互相攻击,毫无战术,只会无脑排队枪毙。而邦联在战争后期迅速溃败,实际上是邦联海军比不过共和国海军(一个继承了各大财团五花八门的战舰,一个是为战争专门设计的海军),邦联的工业实力和人口比不上共和国的合理结果。(邦联控制了1~4万个星球,而共和国在21BBY控制略少于130万个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