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眼新闻 2023-04-08 15:31:12
今年以来,贞丰县双峰街道结合搬迁新市民社区实际,探索创新工作思路,创建“临工驿站”就业服务平台,开辟群众家门口就业增收新路径,促进灵活就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连日来,在双峰街道临工驿站,不少群众前来进行就业登记咨询。驿站以扩大就业服务保障为抓手,内设综合受理、信息发布、洽谈对接、政策咨询、等候休息等服务专区,同时站内还配备专职人员,全天候免费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集招工候工、现场招聘、信息推介、创业指导、技能培训、劳保维权等一体化的服务。
“平时都是在家带娃,听隔壁邻居说,社区成立了临工驿站,我就来问一下,找点活做,恰好碰见箱包厂、高粱种植的老板在这里招工,我问了一下,一个月有两三千的工资,我在家照顾小孩,出不了远门,不管是在香包厂干活还是种高粱,我都能做,只要能工作,都很不错。”求职群众王静芹说。
临工岗位往往短期、零散、非固定,“临工驿站”能较好对接劳动力供需市场的两端,主要服务对象社区全职妈妈、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人员。街道聚焦求职人员需求,以组织联建为基础,整合各方资源延伸入驻“零工驿站”,通过定期与企业、商超、各类农业产业基地、以工代赈项目等地沟通,就近挖掘零工岗位、收集用工信息,精准实施“一对一”定向技能培训,缩短了求职者与用人者相互寻觅的时间和空间,助力务工人员就好业。
“我们箱包厂的订单量很大,用工每天在100人左右,以前我们招聘人员骑个摩托车,挨家挨户去招,现在临工驿站成立后,我们需要的工种和人员,我们会直接发给他们,他们帮我们联系,相比于以前来说,现在招工时间缩短了很多,效益提高了很多。”箱包厂负责人刘天江说。
“我们吸纳企业加入临工驿站中来,组织辖区的各个村、社区,摸清在家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并且进行分类,当企业有用工需求的时候,我们就把这些劳动力,精准有效地匹配给企业,解决用工或者求职的问题。我们会对吸纳进来的企业进行审核把关,要求他们按时足额的发放工人工资。”临工驿站负责人周余说。
双峰街道办事处成立临工驿站总站,下设7个分站,覆盖街道各个社区和村组。各分站摸排就近务工人员信息、尤其是低收入人群,并按照劳动技能分为搬砖人(建筑工)、手艺人(手工、刺绣、编花)、新农人(种养殖能手)等在就业台账备注栏分类备注。每种类型务工人员设一位摆渡人,负责10至20名就近务工群众,企业需要哪一类工人,及时联系摆渡人,由摆渡人负责组织人员并带到务工地务工。双峰街道采取“1(摆渡人)+3(搬砖人、手艺人、新农人)+N(多个企业主体)”的运作方式,真正做到送政策到家、送岗位到户、送培训到人、送服务到心,为劳动者和用工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双向服务。
“双峰街道‘临工驿站’以助企纾困和解决群众就近务工为宗旨,为企业招工与群众就近务工搭建一座沟通桥梁,‘临工驿站’总站设在人社服务中心,各村社区设分站,根据群众劳动技能主要分为搬砖人、手艺人、新农人,每个村社区每种类型推选一位摆渡人,负责根据用工单位的需求组织群众务工,目前登记的务工群众有500余人摆渡人18人,已组织在扶贫车间、加工企业、农业基地及以工代赈项目务工群众有300余人。”双峰街道党委委员张鑫说。
接下来,双峰街道将持续发力,将就业驿站打造成“便捷、及时、精准、高效”劳务服务品牌,把驿站打造成为暖人心、聚人气、有温度的服务平台,实现群众求职招聘有场所、信息对接有服务、管理规范有秩序,打通服务群众就业“最后一公里”,让“小驿站”发挥“稳就业,促民生”大作用,有效推动基层治理,助推乡村振兴。
“双峰街道积极谋划‘临工驿站’,通过‘1+3+n’模式,重点围绕打造1个总驿站,构建3种就业技能群众,包括搬砖人,新农人,手艺人,通过1个摆渡人带动10余个技能群众。充分掌握辖区企业、扶贫车间、农业基地的用工需求及群众就业需求,打通企业与群众信息渠道,通过帮带机制,让更多的群众掌握就业技能,真正实现‘造血式’的良性循环。运用小驿站,解决大就业,进一步促进群众增收,助推乡村振兴。”双峰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张蓉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黄飛鸿
编辑 段源兴
关键词: